發(fā)布時間:2016-02-24 09:10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廖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四。
1、出于董姓。
高陽氏顓頊之后裔祝融氏吳回,吳回之子陸終,陸終有六子,后分別發(fā)嘬為六個大部落。陸終的第二子惠連,亦名參胡,董姓;葸B之子飂叔安,封于飂,飂的古址在今河南唐河的湖陽鎮(zhèn),是夏商時代的侯國,西周初為周吞并。古代飂、蓼、廖通用,飂叔安也稱廖叔安,其后以國為氏。董姓廖氏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。
2、出自偃姓。
皋陶為堯舜時代的刑官,皋陶氏族屬于東夷族一支,皋陶,字庭堅,偃姓,為東夷部落聯(lián)盟的首領。西周初其后裔被封在蓼,蓼國古城在今河南固始東北蓼城岡,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滅。古代蓼、鄝、廖通用,蓼國之后有廖氏,偃姓廖氏的歷史有2600多年。
3、源出姬姓。
周武王滅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飂國之地,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陽鎮(zhèn),春秋初滅于楚國。子孫以國為氏。由于廖國國小勢弱,也不見于經(jīng)傳,難以確考。很有可能廖、蓼、鄝、飂同為一地,同出一人之后。
4、來自外族的改姓。
據(jù)說早在商朝末,繚、顏二姓,因紂無道,同隱于黃河西北,改姓廖。到戰(zhàn)國后期秦昭王時,四川地區(qū)的巴夷賨族中也出現(xiàn)了廖姓,后來成為川中大族。因此,我國的廖姓同其他姓氏一樣,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,互有基因的流動。加入廖姓群體中的主要事件還有:宋朝時廣西環(huán)江、貴州荔坡一帶的撫水州民即今毛南族先民中出現(xiàn)大批廖姓,清朝遼東地區(qū)的蒙古人也多取廖姓作為自己的姓。這些少數(shù)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,逐步同化而成為當?shù)氐牧涡諠h族了。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先秦時期,廖姓活動在河南、四川。到了秦漢,廖姓已擴散到河北、湖北。到兩晉南北朝時,廖姓已越過長江進入湖南、廣東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。唐朝時期,中原廖姓兩次南下移民福建,廖姓在南方得到進一步發(fā)展。明末廖姓首次移民臺灣。
宋朝時期,廖姓大約近2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26%,排在七十三位。廖姓第一大省是湖南,約占全國廖姓總人口的32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四川,這四省的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69%。其次分布于江西、廣東,這兩省的廖姓大約又集中了18%,廖姓在宋朝時已完成了主體的南下,形成了湘、鄂、川、閩、贛、粵廖姓密集分布區(qū)域。
明朝時期,廖姓大約近23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24%,排在第八十四位。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廖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慢。江西為廖姓第一大省,約占廖姓總人口的43.4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,這四省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81%。其次分布于湖北、四川,這兩省的廖姓又集中了13%。宋元明600余年,廖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和南方遷移。廖姓的聚集地區(qū)的重心向東南偏移。
三、郡望堂號
【堂號】"果烈堂":蜀漢廖化,為關羽主薄。關羽敗亡,廖化在戰(zhàn)場上假裝已死,得逃回蜀。拜宜都太守,遷右軍車騎將軍,領并州刺史,封中鄉(xiāng)侯,所以叫"中鄉(xiāng)堂"。又因他做事果敢剛烈,又叫"果烈堂"。"紫桂堂":宋朝時候,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,他一生好學,在桂山建了一個書房叫"紫桂堂",因此廖氏有稱"紫桂堂"的。"萬石堂":宋工部尚書---廖剛,娶秦國夫人張氏生子四,皆士,皇上賜每人官祿兩千石,父子五人共享萬石,時人號稱"萬石廖氏"。詩云:萬石家聲遠,三州世澤長、瓜錦欣瓞衍,欒世慶榮昌。另外還有:"汝南"、"中鄉(xiāng)"堂號。
【郡望】1、汝南郡:漢高帝四年置郡。相當今河南潁河、淮河之間、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區(qū)。東漢時移治平輿。2、巨鹿郡: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。東漢移治今寧晉西南。
四、廖姓血型:
廖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:O型占37.2%,A型占29.6%,B型占25.6%,AB型占7.6%。
五、當代廖姓的分布
當代廖姓的人口近420萬,排在全國第六十一位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.33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420萬,增長了18倍之多,廖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廖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∨形的態(tài)勢。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廣東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四省,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%。其次在廣西、臺灣、福建、河南,這四省的廖姓又占了25%。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%,為廖姓第一大省。全國形成了粵桂湘、四川、閩臺三個廖姓聚居中心。在600年期間,廖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(qū)別,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西部、西南部遷移,同時向華中回遷。
廖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粵桂、湘贛、閩臺、安徽西南、湖北東南、貴州東部、云南大部,廖姓一般占當?shù)厝丝诘谋壤?.69%以上,其中中心地區(qū)的頻率在1.9%以上,以上地區(qū)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5.3%,居住了大約66%的廖姓人群。在海南、貴州西部、云南東北和西北、湖北西部、川渝、陜甘南段、青海東南、河南東南、皖蘇大部、浙江,廖姓在當?shù)厝巳褐械姆植急壤?.23%—0.69%之間,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6%,居住了大約26%的廖姓人群。
《廖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(wǎng)-豫都網(wǎng)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xsbheb.com/xingzuo/xingming/338700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(jīng)豫都網(wǎng)(以下簡稱本網(wǎng)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(wǎng)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,本網(wǎng)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(nèi)移除相關爭議內(nèi)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