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身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的鵝洲,感覺大自然是那么的親近。夏立新攝
居民進出鵝洲,必須依賴渡船,出行和就醫(yī)就學都不甚方便。王斌攝 “住著500多人的鵝洲,明朝就有了,四面環(huán)水,風景秀麗,民風淳樸,仿若世外佳境!”近日,有讀者撥打本報96333熱線報料新發(fā)現(xiàn)。位于岳麓區(qū)坪塘街道境內的洲島鵝洲,是長沙湘江洲島中仍住著居民的僅有三個洲島之一。隨著15個湘江洲島陸續(xù)被重點規(guī)劃,長沙拍客、騎友中掀起了一股“洲島熱”。昨日,記者走訪了風景秀美、民風古樸的鵝洲。記者王斌 通訊員 胡朝楠
1 從前,孩子上學要擺渡 從溁灣鎮(zhèn)出發(fā),由瀟湘路驅車向南近30公里,再經(jīng)過數(shù)公里土路,記者來到岳麓區(qū)坪塘街道鵝洲渡口。寬闊的江面上,有一艘嶄新的輪船正載著行人車輛,在河的兩岸來回穿梭。這艘具有現(xiàn)代氣息的鐵板輪船是岳麓區(qū)政府出資110萬元,于今年5月1日投入使用,可以同時容納6臺小車和數(shù)十人同時過河,結束了“想進出鵝洲,擺渡需要半小時”的歷史。
一旁的船客告訴記者,由于鵝洲無小學,細伢子們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擺渡上學,有了新輪船后便捷性、安全性都提高了。
登上鵝洲,只見竹林清幽,花木繁茂,田園井然,犬吠雞鳴,有農夫三三兩兩在田間勞作,處處飛鳥起落,不遠處就是波光粼粼的湘江。從鵝洲東頭步行到西頭要十幾分鐘,由南至北步行需一個多小時。島上有一條水泥環(huán)島公路,不到兩車道寬。記者在環(huán)島道上看見,有游客悠哉游哉地踩著腳踏車。
據(jù)村民介紹,每逢節(jié)假日,有不少學生組隊騎車上洲玩。到了夏天,會有長沙冬泳隊隊員坐船渡江來到鵝洲,他們把拖鞋往漂浮球繩子上一系,就下河隨波浮游,據(jù)說一直到湘江風帆廣場才上岸。村民看到這些客人從不去湊熱鬧,也不去搞推銷,洲上至今也沒有小賣部。
2 有居民定居始自五百年前 年過九旬的居民朱漢文,推著一輛老式單車,熱情地領著記者在鵝洲四處漫步。從小聞著島上油菜花香長大的他,對鵝洲來龍去脈了如指掌。老人告訴記者,鵝洲上的居民多姓朱,鵝洲上朱氏原籍江西饒州府鄱陽縣,大概在明朝的時候遷住于此。根據(jù)《湖南姓氏流源》考證,鵝洲有定居居民是從明正德元年(1506)開始的,當時移民領袖正是朱姓,據(jù)稱為朱元璋的后代,F(xiàn)在,島上仍住著509個村民,朱姓為第一大姓。
鵝洲最早成形于何時,史無記載。但其得名有這樣一個傳說:相傳春秋亂世,謀士范蠡預料到有“飛鳥盡良弓藏”的悲劇,于是攜美嬌娘,經(jīng)洞庭,越荊楚至此。一天,有商人問此地地名,范蠡見眼前百鵝戲水中流的場面,遂名之“鵝洲”。
3 古老小島或將變身洲島公園 鵝洲雖然不是什么
旅游勝地,但近年來,岳麓區(qū)、坪塘街道在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整治、
社會民生發(fā)展等方面加大了投入,鵝洲村村民家門口多設有分類垃圾桶,道路整潔干凈。在這里,尚有保存完好的磚木結構老屋,綠樹掩映其間,陽光斑駁灑在門前的青石板上,恍若世外桃源。
“我們想讓鵝洲發(fā)展成為一個洲島公園,全村居民可以整體搬遷到河西!睋(jù)鵝洲村書記朱繼忠介紹,鵝洲交通不便,以前要去趟市中心,需要擺渡到坪塘岸上,再步行一個多小時才有車搭,一來一回至少需要半天時間!懊糠杲娲箫L、大雨、大霧的惡劣天氣,渡船停止擺渡,學生要停課好幾天,而且還數(shù)次發(fā)生過急癥病人無法及時送診導致死亡的案例!
記者了解到,在整個長沙境內,像鵝洲這樣的洲島共有15個,僅坪塘境內,就有兩個,另一個是已啟動建設的巴溪洲。配合市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局啟動15個湘江洲島整體概念性規(guī)劃,鵝洲將打造長沙“山水洲城”的又一名片。或許在不遠的未來,人們在鵝洲移步間就能品讀湘水晨暮,游覽這個新的洲島樂園。
《湘江孤島500年前有人定居傳住著朱元璋后代(組圖)》由河南新聞網(wǎng)-豫都網(wǎng)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xsbheb.com/gsh/dswh/16705.html,謝謝合作!